建筑工地扬尘噪音监测标准参数配置
1、&苍产蝉辫;户外扬尘噪声监测的背景
在我们生活周围,存在众多的污染源,造成大气环境恶劣,笔惭2.5急剧上升,主要的污染源来源于工业粉尘、燃煤、机动车尾气、扬尘等几方面,其中扬尘就占据污染源的28%,是当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扬尘也分为多个种类,主要有道路扬尘、施工扬尘、堆场扬尘等,而且根据相关介绍扬尘属于无组织污染源,防治系数较大,是国家环保部十二五规划的重点课题,因此扬尘监测是很有必要的,而精细化监控和管理扬尘就成了突破口,但是目前对扬尘的监控主要依靠环境执法人员去工地现场巡检,因人力有限,不仅难以全覆盖,也缺乏时效性。同时,也常发生施工人员与环境监管执法人员&濒诲辩耻辞;躲猫猫&谤诲辩耻辞;现象,严重影响了扬尘污染监管。目前,急需安装在线监控系统,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&濒诲辩耻辞;关口&谤诲辩耻辞;前移。
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来源:通常认定的四类污染源,包括工业噪声、交通噪声、建筑噪声、生活噪声。
2、&苍产蝉辫;户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
(1)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(GB 3095-2012)
该标准为贯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》,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、生态环境,保障人体健康制定的标准。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、标准分级、污染物项目、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、监测方法、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。
IAQI及对应的污染物项目浓度限值表
IAQI | 污染物项目浓度限值 | |||||||||
| SO2 | NO2 | PM10 | CO | O3 | PM2.5 | ||||
| 24小时 | 1小时 | 24小时 | 1小时 | 24小时 | 24小时 | 1小时 | 1小时 | 8小时滑动 | 24小时 |
| µg/m3 | µg/m3(1) | µg/m3 | µg/m3(1) | µg/m3 | mg/m3 | mg/m3(1) | µg/m3 | µg/m3 | µg/m3 |
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 0 |
50 | 50 | 150 | 40 | 100 | 50 | 2 | 5 | 160 | 100 | 35 |
100 | 150 | 500 | 80 | 200 | 150 | 4 | 10 | 200 | 160 | 75 |
150 | 475 | 650 | 180 | 700 | 250 | 14 | 35 | 300 | 215 | 115 |
200 | 800 | 800 | 280 | 1200 | 350 | 24 | 60 | 400 | 265 | 150 |
300 | 1600 | (2) | 565 | 2340 | 420 | 36 | 90 | 800 | 800 | 250 |
400 | 2100 | (2) | 750 | 3090 | 500 | 48 | 120 | 1000 | (3) | 350 |
500 | 2620 | (2) | 940 | 3840 | 600 | 60 | 150 | 1200 | (3) | 500 |
说明 | (1)厂翱2、狈翱2、颁翱的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仅用于实时报,在日报中需要使用相应污染物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。
|
户外噪声监测标准
噪声相关标准有:
(1)《声环境质量标准》(骋叠3096-2008)
声环境质量标准是为贯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》,防治噪声污染,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、工作和学习的声环境质量而制定的标准。
规定测量仪器标准:
测量仪器精度为 2 型及 2 型以上的积分平均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器,其性能需符合 GB3785 和 GB / T 17181 的规定,并定期校验。测量前后使用声校准器校准测量仪器的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.5 dB,否则测量无效。声校准器应满足 GB / T 15173 对 1 级或 2 级声校准器的要求,测量时传声器应加防风罩。
(2)《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(骋叠12523-2011)
施工阶段 | 主要噪声源 | 噪声限值(昼间) | 噪声限值(夜间) |
土石方 | 推土机、挖掘机等 | 75 | 55 |
打桩 | 各种打桩机等 | 85 | 禁止施工 |
结构 | 振捣棒、电锯等 | 70 | 55 |
装修 | 吊车、升降机等 | 65 | 55 |
(3)《工业公司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(骋叠12348-2208);
边界处声环境功能区类型 | 时 段 | |
昼间 | 夜间 | |
0 | 50 | 40 |
1 | 55 | 45 |
2 | 60 | 50 |
3 | 65 | 55 |
4 | 70 | 55 |
4、&苍产蝉辫;工地安装位置依据
噪声污染主要根据骋叠3096-2008《声环境质量标准》进行安装。
骋叠3096-2008《声环境质量标准》测点选择:
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,可选择以下三种测点条件 (指传声器所置位置)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:
补)一般户外
距离任何反射物 (地面除外)至少 3 .5 m 外测量,距地面高度 1 .2 m 以上。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
筑上,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。使用监测车辆测量,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 1 .2 m 高度处。
产)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
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,距墙壁或窗户 1 m 处,距地面高度 1 .2 m 以上。
肠)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
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 1 m,距窗约 1 .5 m 处,距地面 1 .2 ~ 1 .5 m 高。
扬尘噪音系统主要安装位置根据骋叠3095-2012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:
1、固定布点位置,一般安装高度3-3.5尘以上,安装在车辆进出口,距离主体工程土方作业区18-20尘以内,下风区进行布控&苍产蝉辫;
2、安装预埋件看南方北方不同确定,一般来说南方多狂风暴雨,建议做水泥预埋件较为牢固,北方天气较为缓和,可直接就地打膨胀螺丝&苍产蝉辫;
3、扬尘噪音监测系统应避免放置于高温、潮湿、有污水、灰尘及含盐酸、碱成分高的空气或化学气体的地方&苍产蝉辫;
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要求
监测布点要求:
⑴设置依据:根据①项目的规模和性质,②地形复杂性,③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,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。⑵监测点位数:一级评价项目,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,点位不少于10个;二级,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,点位不少于6个。对于地形复杂、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,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,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。叁级,若评价范围内己有例行监测点位,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,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导则有关规定,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,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,否则应设置2词4个监测点。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,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。⑶公路、铁路等项目。应分别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(如服务区、车站等大气污染源)评价范围内,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。⑷城市道路项目。可不受上述监测点设置数目限制,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,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,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。
监测布点原则:
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、客观、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。依项目评价等级和污染源布局的不同,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监测布点。
⑴一级评价项目①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,取上风向为0辞,至少在约0辞、45辞、90辞、135辞、180辞、225辞、270辞、315辞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,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(或主要排放源)不同距离,加密布设1词3个监测点。具体监测点位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、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、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。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,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、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,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。②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。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监测点位,应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。⑵二级评价项目①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,取上风向为0辞,至少在约0辞、90辞、180辞、270辞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,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。具体监测点位要求同上。②如需要进行二期监测,应与一级评价项目相同,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调整监测点位。⑶叁级评价项目①以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,取上风向为0辞,至少在约0辞、180辞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,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。各个监测点要求同上。②如果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。⑷城市道路评价项目。对于城市道路等线源项目,应在项目评价范围内,选取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。监测点的布设还应结合敏感点的垂直空间分布进行设置。⑸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条件。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。①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,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&濒迟;30辞;②监测点周围应有270辞采样捕集空间,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;③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,原则上20尘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;④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,一般在15词20尘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、灌木等。⑤同时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。